正航讲述:薄板和薄带塑性应变比( r 值)的测定的结果表示
一、结果表示:
1、对于人工测量 ,计算塑性应变比 、不同取向的塑性应变比的加权平均值和各向异性度采用公式( 2) 、公式(3) 和公式(4) 。如果应用了公式(3) 和(4) 以外的公式 ,应在报告中说明 。
2、对于有均匀塑性应变的材料,可以采用单点数据计算r 值 。为了得到较好的再现性 ,应采用一个应变范围的数据计算r值。
对于不均匀塑性应变的材料,用下述的方法可以给出可再现性的结果。宽度方向真实塑性应变应采用公式(6) 计算 :
b =o b.b +ν×F )..( 6 )
式中 :
ν 泊松比(例如钢为0. 30,铝为0. 33) 。
塑性应变(试驰过程中瞬时的)应采用公式(7) 计算 :
e( % ) = I 一一一一一一一l×100\ L o So X mE J…( 7 )
如果采用自动测量的方法 ,公式(7) 中的L。应该用L. 代替。
从物理观点出发 ,公式(6) 、公式(7) 中的原始横截面积So 应该用公式的中的真实横截面积S 代替 ,来计算长度方向的真实塑性应变£1,宽度方向的真实塑性应变e:b和工程塑性应变e。
实际结果已经证明用S 或S。计算的结果没有显著差异 。因此 ,在公式(6) 、公式(7) 中应该用原始横截面积。